中医皮肤科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,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基础,结合内服外治法,治疗各种皮肤疾病。本手册系统介绍中医皮肤科的基本理论、常见病种、诊疗方法及预防调护,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实用参考。
一、中医对皮肤的基本认识
中医认为皮肤与脏腑经络密切相关,尤其是肺、脾、心等脏器的功能失调常反映于皮肤。肺主皮毛,脾主运化,心主血脉,若这些脏腑功能失常,可导致气血不和、湿热内蕴或风邪外袭,引发皮肤病变。同时,皮肤疾病多与风、湿、热、毒等外邪侵袭,以及情志、饮食、劳倦等内因有关。
二、常见皮肤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
- 湿疹(湿疮):多因湿热内蕴或脾虚湿盛所致。表现为皮肤红斑、丘疹、水疱,伴瘙痒。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,内服方如龙胆泻肝汤,外用黄连膏或苦参汤洗剂。
- 痤疮(粉刺):常与肺胃热盛、湿热瘀滞相关。可见面部丘疹、脓疱。治宜清肺胃热、活血化瘀,内服枇杷清肺饮,外用金银花露或三黄洗剂。
- 银屑病(白疕):多因血热、血瘀或血虚风燥引起。皮肤出现红色斑块,覆盖银白色鳞屑。治疗需凉血解毒、活血润燥,内服凉血地黄汤,外用青黛膏或药浴。
- 荨麻疹(瘾疹):常由风邪外袭或气血失调导致。皮肤突发风团,瘙痒剧烈。治以祛风止痒、调和气血,内服消风散,外用艾叶煎汤擦洗。
三、诊断与治疗方法
中医皮肤科强调四诊合参:
- 望诊:观察皮肤色泽、形态、分布及舌象。
- 闻诊:注意气味变化,如溃烂处腐臭多为湿热。
- 问诊:了解发病诱因、病程及伴随症状。
- 切诊:通过脉象和触诊判断病性。
治疗方法包括:
- 内治法:根据辨证选用中药汤剂、丸散,如清热解毒、祛风除湿、养血润燥等方。
- 外治法:采用膏药、洗剂、针灸、拔罐等,局部调理气血。
- 针灸与推拿:选取肺俞、脾俞等穴位,疏通经络,改善皮肤代谢。
四、预防与调护
预防皮肤疾病需注重生活调摄:
- 饮食清淡,避免辛辣、油腻之物,多食蔬果。
- 保持情绪稳定,避免焦虑、抑郁伤及脏腑。
- 注意皮肤清洁,但不宜过度洗浴,以免损伤皮脂。
- 适度运动,促进气血循环,增强抵抗力。
中医皮肤科以整体调理为核心,结合个体化辨证,可有效缓解皮肤问题,且副作用小。临床中应灵活运用内服外治,并指导患者长期调护,以达到根治效果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smxzdnk.com/product/573.html
更新时间:2025-11-26 06:09:08